晚上十一點,應該是許多家庭準備就寢的時間,但小圓仍坐在客廳等著他的父親回家,空蕩蕩的家裡只有他和一隻貓,小圓問三芝福成社區的老師林昀瑾說,自己是不是家裡多餘的人?感覺都爸爸媽媽都不關心自己?聽到這裡,自己也有一個孩子的昀瑾很是心疼,家,到底應該什麼樣子?

 

 

三芝小夫妻推動雁飛計畫   結合築夢基地,全家把社區小孩當自己孩子

1.png

 

從小就曾立志要當社工師的昀瑾,雖然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與社工無關,但是緣分就這麼奇妙,當她都快忘記社工這麼夢想時,臺灣夢的計畫就找上當時在區公所擔任替代役的先生黃富隆,加上社區小,經常看到有些小孩因為父母疏於管教而發生問題,又或者聽到誰家的孩子吃不飽、在外遊蕩的故事,夫妻倆就想既然有這個機會,那就一起做吧!

 

富隆負責寫企劃、昀瑾則負責執行,他們希望讓孩子在這裡得到另一種家庭的溫暖。計畫一開始,富隆用「雁型理論」來組織當地的熱血的婆婆媽媽們,以社區活動中心當據點,先是和附近的三芝學校合作,找來需要幫助的孩子,接著再透過臺灣夢計畫的資助,讓小朋友下課後可以在基地內吃到營養的餐食,功課也可以有人照顧,營造家應該有的溫暖。

 

不過這樣的好意,一開始也有發生許多誤會。基地創立初期,家長把這裡當作補習班,孩子丟來這裡就不管,昀瑾認為這樣是不對的,如果孩子在這裡得到關心,但回家後父母對他還是不聞不問,這樣的做法僅是治標不治本,因此昀瑾堅持要做家訪,而且每一位志工都要和家長保持良好關係,甚至部分的課程設計裡,會請小朋友邀請家長來一起參與。

 

2.png

新住民媽媽也能帶領孩子,認識母國故鄉

 

要投入照顧的行列不難,但是真正的困難總都在做了之後才會發現。黃富隆說,剛開始有些孩子來到基地時,防備心很強,與人相處的疏離感也很重,就曾經有個孩子因為家長有暴力傾向,導致孩子在與同儕或志工老師應對時的口吻有些不客氣,雖然可以被理解成這是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,但對於孩子不當的行為,夫妻倆還是致力改變。

 

基地內的衝突曾經發生在初次來到這裡的小麗身上。小麗剛來的時候,班上女生就曾因她身上臭臭的而不願意與她交朋友。在志工關心與了解下才知道,來自單親家庭的小麗和爸爸居住,但爸爸長年沉迷於電動玩具,疏於照顧,結果孩子發育了不知道要穿內衣,更不知道應該要每天刷牙、洗澡,「很多人都認為孩子放著就會長大,但這樣並不是長大。」後來在學校和基地志工的努力下,採訪當天,我們看到小麗開心在和幾名女孩子玩耍,志工說小麗的衛生習慣明顯改善很多,也教到了很朋友,「不管是排擠他人的、還是被排擠的孩子,孩子長大的過程是需要人指引和陪伴的。

 

 

從排斥來基地到愛上基地 林昀瑾:光是課程就想了很久

黃富隆說曾聽有一個孩子對他說:這裡一點都不好,留在這裡幹嘛?」如果連這麼小的小孩都有這樣的意識,留不住人的三芝,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?於是,富隆和昀瑾在規劃課程時,第一件事就是把文化認同的課程放進去。

 

3.png

全國唯一的茭白筍燈籠,既環保又富在地特色

 

說到三芝,很多人都會記得它是筊白筍的故鄉。

 

社區聘請在地資深的美術老師,利用家鄉所產的廢棄筊白筍殼,浸泡在水變成紙漿纖維後,再由小朋友瀝水、塑形,變成一張張可以使用的白紙,昀瑾鼓勵他們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座右銘當作書籤,是三芝課程中最亮點的一堂!

 

4.png

福成社區理事長鄭國賢,也是小朋友口中的爺爺也親自跳下來,在社區內的一角規劃了魚菜共生體驗區,國賢爺爺說他自己就是在這個社區長大,要了解這個社區,就一定讓孩子懂社區的產業,但是產業又不能一成不變,怎麼辦呢?於是魚菜共生就是希望可以刺激小朋友對未來產業有更多想像。

 

 

像家一樣的基地 孩子擁有正確價值觀

 

5.png

現在,小朋友下課後會主動走來基地,放書包、洗手、排隊準備用餐,對裡面一些孩子來說,這樣的生活以前是想像不到的。就像前面曾提到的小圓,這裡很多孩子因為來自單親、隔代教養與一些高風險家庭,下課後經常得獨自面臨空蕩蕩的家,肚子餓了也只能在家裡四處翻找零錢,希望能到便利商店去買點零食,也因為吃的不健康,讓他們在來到基地前幾乎各個都身形瘦弱。

 

來到基地後,在一頓又一頓營養均衡的餐食照料下,孩子們逐漸擺脫過去瘦弱的身形,氣色也漸漸好了起來。到訪當日,孩子津津有味地吃著志工阿姨煮的熱騰騰餐食,還交代我們這群大人別浪費食物,「要吃光光,因為農夫種菜很辛苦喔。」

 

 

從無夢到敢作夢  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

 

6.png

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寬廣的視野,基地內每周都會帶孩子「環遊世界夢想講座」,有時是邀請特殊職業或地方人士來分享人生,有時是帶孩子去三芝附近的機構走走,漸漸地,原本內向、沒自信的孩子,現在會圍著志工講起他們未來的願望:「我想當警察,維護正義!」、「我想要當一個美髮師,幫人做髮型!」、「我想要當一個麵包師傅,做好吃的麵包給別人吃!」談起未來昀瑾有兩個夢,一個是希望讓孩子喜歡自己的家鄉,第二點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或許我們不能改變父母,但是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選擇。

 

 

延伸閱讀:

【臺灣夢基地】把青年找回來!黃瑪莉讓孩子把夢想畫在牆上:記得雲林是家鄉

【臺灣夢基地】百貨公司旁的沒落小巷 里長伯改裝家裡迎學童讀書識字

【臺灣夢基地】阿嬤憂看不到孫長大 志工用心陪伴讓孩拿獎回家:恁孫真敖!

【臺灣夢基地】黃月賢:放下教官身分,用紀律的「愛」溫暖伴童

【臺灣夢基地】撕下外界的標籤 退休警察用陪伴扭轉孩子未來

【臺灣夢基地】點亮農村的光亮 孩子說:長大後想賺大錢,讓更多人幸福

【臺灣夢基地】老村長堅持「只有弱勢環境,沒有弱勢兒童」 老師家長齊心撩落去

【臺灣夢基地】不忍小孩為錢煩惱 村民用愛築基地、專心學習

【臺灣夢基地】社區發揮包容性 「尊重」讓髒話小孩變禮貌大使

【臺灣夢基地】居民捲起袖子找回愛 基地成為孩子第二個家

arrow
arrow

    wei7903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